行业动态

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1.9%

2024-02-04 14:09:29 admin 768
1月26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从数据来看,普惠金融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23.5%、36.5%、14.9%,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1.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成为投放的重点领域。


一、普惠、绿色、科技等领域投放增速较快


“从总量看,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断恢复,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增强,为经济持续整体好转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分领域来看,普惠金融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23.5%、36.5%、14.9%,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1.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

图片关键词


这也符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科创等领域事关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事关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形成。”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提出支持措施。在政策号召下,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不断通过加强业务模式创新,优化融资条件,持续加大对科创和绿色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加强运用是亮点之一”,民生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表示,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适时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多项结构性工具延期或展期,高新技术制造、涉农、民营小微、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升,预计后续将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工具的实施力度,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二、企业-居民信贷呈“二八”现象


从信贷增长的构成看,2023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同比多增3648亿元;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全年增加17.72万亿元,同比多增9515亿元。


“这一数据呈现明显的‘二八’现象。”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当前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是信贷增长的主要贡献项。这表明,在政策推动之下,企事业单位融资需求恢复较快。在企事业单位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3.51万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的76.24%,表明企事业单位融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但同时要看到,住户贷款增量仅占各项贷款增量的不到20%。

图片关键词


在梁斯看来,房地产市场整体景气度仍然处于持续修复阶段,各地针对房地产供需两端的政策调整仍有优化空间。此外,对于经济主体信心修复仍是重要工作,通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叠加提振各类主体预期来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不断巩固经济向上态势。


董希淼进一步谈到,2024年提振居民消费需求也非常关键。因此,建议继续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发展消费金融,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服务顾问1对1专业贷款咨询

付思

3

服务经验

162

服务客户

99.3%

满意度

申健

6

服务经验

312

服务客户

98.5%

满意度

陈宗友

5

服务经验

363

服务客户

98.7%

满意度

朱小国

6

服务经验

378

服务客户

98.7%

满意度